新见黄易致赵魏札考释
文ˉ薛龙春
本文对新见黄易致赵魏长札进行了考释。年春,黄易报捐成功,成为济宁运河的河工,他的金石收藏也因为济宁地处鲁豫之间而有了更多的机会。初来乍到的黄易立即开始访求本地碑刻,并结纳济宁本地的金石友人,且通过他们了解到当时碑刻作伪的情形。这些碑刻与信息,都成为他急切报告赵魏的内容。此札涉及众多碑刻与人物,可窥黄易甫至济宁之后的基本活动,借此我们也能理解金石拓本与书画篆刻是他与外界交结的根本纽带。
黄易赵魏信札乾嘉金石学
在乾嘉金石学术圈中,来自浙江钱塘的黄易(—)是一位枢纽式的人物,他向这个共同体提供了大量的精拓本,虽然居官不达,仍在后世与翁方纲(—)并称“翁黄”。年以后,黄易佐幕于北直隶的南宫、清苑等地,年秋日在幕主郑制锦(年恩科举人)的帮助下循例报捐,获得成功,[1]次年分发东河,效力于济宁河工,直至去世。黄易居官的济宁是汉碑踵出之地,因此他拥有丰富的“地产资源”,同时他也利用运河河道官员的便利,动员南来北往的地方官为之征集各地金石拓本。在近三十年中,黄易积累了超过五千种的碑帖,其中不少宋拓旧本,因而是这个时期声名最为显赫的金石收藏家。[2]黄易还将自己收藏的旧拓—如《石经残本》《汉魏五碑》等陆续双钩付梓,合成《小蓬莱阁金石文字》一书,于嘉庆元年()定稿,由钱大昕(—)制序。此书对于道咸以后的金石拓本研究与出版活动影响至大。[3]
赵魏(—)字洛生,一字菉生,号晋斋,是黄易的乡友。在黄易刚刚进入金石收藏的领域时,他已经有了相当的收藏,在18世纪70年代后期,黄易以比肩赵魏为自己的收藏目标。[4]对于如何制作精拓本,赵魏也曾给予黄易直接的指导。[5]赵魏多次乡举不利,后入陕西按察使王昶(—)幕府,访碑于关中,嘉庆初佐浙江学政阮元搜集金石,编纂《两浙金石志》。他的个人收藏成果则见于《竹崦庵金石目录》一书。在黄易离开家乡之后,赵魏与黄易虽然见面甚稀,但以金石为纽带,他们一直保持着相当密切的交往。
新顷见《西泠四家合札册》所收黄易致赵魏一札,为拙撰《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6]未及收,释文如下(全札较长,笔者稍为分段):
客腊胡九哥南还,附上碑册,想收悉矣。弟无日不念吾哥,谅彼此同之也。冬间公私交迫,苦甚。除夕前四日始到济宁,上游推念先人交谊,优礼之至,而分际间弟则愧甚,不足告我友也。
金石癖幸不衰,任城五碑屡经摩挲,《郑季宣碑》脚嵌石中,尚有数字,惜石朽不便出之。《武荣碑》侧有秀水曹君与寿门先生两题名,墨迹犹新,奇哉。《胶东令碑》《郑固》下截、《任城桥亭记》俱在,外惟党怀英篆《王荆公诗》四石、杨垣隶碑、《太白酒楼记》篆书四石可拓,普照寺有汉人画壁,惜无字,唐石幢有数十字,《开堂疏》《照公碑》皆党怀英书(弟前寄之《开堂疏》即此,是昔人伪作隋碑者)。闻城外寺内有唐人画像题名,当俟晴和拓取奉寄。
济宁李浩斋先生(得《郑固》下节者),其子铁桥兄(得《胶东令碑》者)皆癖金石,山长盛柚堂先生博雅之至,弟识此数君子,不寂寞矣。弟之《石经》珍秘箧笥,不令一人得见,他日归来必可欣赏,人来问及,只云我哥借去,吾哥有同嗜焉,必默喻其意也。赵魏公《道经》已售去,应找上十金,腊底始有,不及寄上,今附去,乞察收。
铁桥与褚千峰交最久,乃知《柳敏碑》《尹公二阙》《陈德碑》《中平王君碑》《魏公阙》《季度铭》《东阙题名》(弟遣人至嵩岳,果无此二种)《黄初砖》《妇人名》《凸文北齐造像》皆千峰与董金瓯作伪之迹。近时《大字石经》《殽阮神祠》《淮源庙碑》《东海庙碑》《西岳残碑》《自然之性残碑》(弟有真本),《中牟鲁君》《广平侯》《大司农》《汉车尉卜君之颂》诸额,又北魏佛像,皆巴君隽堂拟作,吾哥谅久已鉴及也。
欲摹《石经》并刻印、作画奉寄,苦不得闲。制府欲弟入署,俟定局,偷闲即报,知己几人,敢匿丑耶?巴君有《刘熊碑》,江太守有钩本,太守又有《谷朗碑》(凤皇年者),皆许我有矣。
弟所处在鲁豫之间,此时虽生疏,将来友人渐洽,不难致金石也。匆匆,布请近安,诸希心鉴。愚弟黄易顿首晋斋大兄大人。正月初十日,济宁西门外旅馆寄。钤“小蓬莱阁”(四钤)。[7](图1)
图1ˉ黄易《致赵魏札》,收入《西泠四家信札合册》
据“除夕前四日始到济宁”,知此札作于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初十,此际清苑县令郑制锦为黄易报捐成功,黄易已自清苑县到济宁直隶州任职,不过他还住在城西的旅馆,还没有正式的居所。上年十一月廿六日,黄易自保定札致丰润县知县潘应椿(年举人),有“书此奉别”之语,[8]其赴任济宁当在此后不久,并于腊月中到任,次年正月,莱州知府胡德琳(年进士)有一札与黄易云:“腊初因公至任城,询之则文驾尚尔未到,深以为怅,然于河宪前说项者屡矣,河宪亦云与足下有世旧之好,意一见定有针芥之投。新正接手书,知足下到济后即蒙留寓署中,欣慰奚似?”[9]这里所说的河宪即河东河道总督姚立德(?—),姚立德与黄易之父黄树穀(—)有旧,故对之十分关照,札言“上游推念先人交谊,优礼之至”,亦可见一斑。黄易分发河东,在担任运河同知之前,虽有地方的任职,但实际上一直服务于河道总督幕府。
济宁为古任城,称金石之林,阮元(—)题黄易《得碑十二图》曾说:“任城自古金石窟,天举此地官黄君。”[10]黄易为官济宁,可谓得其所哉。下车伊始,黄易即至济宁学宫摩挲古碑。札中提到的任城五碑——《郑季宣碑》《武荣碑》《胶东令王君庙门碑》《郑固碑》下截以及《任城桥亭记》在当时的金石圈颇有声名,故黄易一一向赵魏介绍其现状,如《郑季宣碑》下部尚嵌在石中,此碑即日后翁方纲屡央黄易升碑者,年八月十六日,已升任卫河通判的黄易在知济宁直隶州事刘永铨、州判王所礼的帮助下,“扶升嵌置,多出七十余字。碑前有横纹一线,方知额为阳文”[11]。《得碑十二图》中的《升碑图》描述的就是此次升碑活动。又如《武荣碑》,碑侧有清初曹仲经与金农的题名,至今墨迹如新。[12]在离开保定前夕,黄易对济宁学宫的这些碑刻已经念兹在兹,在前引致潘应椿札中,他向潘索徽地松烟墨,并许诺拓得这些碑刻后必定分赠。潘应椿是程瑶田(—)的姨弟,热衷搜求金石,著有《周秦汉魏六朝隋唐金石记》。他是黄易佐幕直隶时期最重要的金石知己,故黄易前引信札中曾深情地说:“金石古欢,世有几人,能不神依左右耶?”
札中黄易还向赵魏报告了济宁的其他一些碑刻,如党怀英(—)篆书《王荆公诗》四石、杨垣隶书碑、《太白酒楼记》篆书四石。此外,他还考察了普照寺汉人画壁,可惜的是并无一字榜题,惟唐石幢有数十字可拓。而所谓隋人《开堂疏》以及《照公碑》皆党怀英一手所书。他还听说城外寺内上有唐人画像题名,答应拓取奉寄。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金石收藏家的兴趣已经扩展到隋唐宋金等较晚时代的碑刻,而不像清初学者那样,以汉唐古刻为重。
信中提到,黄易到了济宁之后迅速结识了三位金石同好,李鲲、李东琪父子及任城书院的山长盛百二(—?)。在济宁地方志的记载中,李鲲字化鹏,号浩斋。精于医,工行草隶篆,性嗜金石,收藏钟鼎图书碑版甚富。其子东琪,号铁桥,克承父学。远近搜寻古碑,遇有端倪,即与黄同知易肩舆往,向榛莽中剜苔剔藓,且摸且读。[13]李氏父子分别访得了《郑固碑》下截与《胶东令王君庙门碑》。如《小蓬莱阁金石目》云:“《汉故郎中郑君之碑》,八分书篆额,延熹元年。右《郑固碑》,碎为两段,上段在山东济宁州儒学戟门下,州人李化鹏于雍正戊申得下段于泮池,嵌明伦堂壁间。其子铁桥东琪见上段之足嵌入座内,出之,得字九行,行十二字。”[14]可知李鲲在雍正六年()就发现了《郑固碑》的下段,而他的儿子李东琪则为该碑的上段升碑。又,黄易《跋李铁桥小照》云:“济宁学宫汉碑,向止五通,李兄铁桥初得《胶东令王君碑》于庙门古松根,继得《庐江太守范式碑》于棂星门墙下,余为作《得石》两图。”[15]李东琪两次发现古碑,黄易都曾为绘图画,并为之在京中广泛征集题诗。[16]盛百二字秦川,号柚堂,浙江秀水人。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三十三年()任淄川知县,退食之暇,不离书史。晩居齐鲁间,著《柚堂笔谈》等十数种。本年夏日,黄易在仪封工次,曾委时任任城书院山长的盛百二访求济宁古碑,盛氏在其时的通信中曾多次谈及:
《郑固碑》埋入土中者每行又多九字,并非尉氏也。《范式碑》额于前月廿六日胶西崔墨云得之学宫西南水口石岸之下,惜碑身竟不可得。传闻流落民家,为捣衣用,正在悬赏以购,恐难必也。想老哥闻此当喜而不寐矣。
三日前接奉尊札,已转致铁桥,伊此时未得闲暇,适有崔墨云拓就者,先以送上,尉氏碑止此而已,前日瘦竹误记也。普照寺金刚脚下探之无字,惟有“元贞二年”四字而已。井中古碑,求之尚未得,如有,定行飞报前去也。[17]
这里谈到的《郑固碑》上段升碑、《范式碑》额为这段时间由李东琪、崔儒眎等人发现,普照寺题字则由盛百二本人前趋查勘。由此可知,在极短的时间内,黄易已经与济宁本地金石学者与收藏家打得火热。
年秋日,黄易赴京报捐期间,获得旗人董元镜旧藏《石经》残字宋拓本(图2)。《得碑十二图》中的《诗境轩赏碑图》题识云:“乾隆丁酉八月,就选入都,董户部石芝云,曩得《汉熹平石经·尚书》《论语》残字三段,装为一页,置书册间,久寻不得。余屡求弗已,石芝检出见赠。”[18]不过王昶称《汉石经残字》拓本乃黄易购自董氏:“黄君见而借之,会董方嫁女,贫甚,黄为置奁具,直白金数十两,董君无以偿,遂举《石经》归之。”[19]黄易得到这件旧拓本之后,携至翁方纲诗境轩,与三五同志快观,有人认为是熹平原石的拓本,有人则指出是宋人重摹之石,但都一致认为是宋拓佳本,在原石无存的情形下,可视同祖石。[20]这套拓本在黄易的收藏生涯中颇具象征意义,手捧石经拓本册,也成为黄易画像的标准造型。[21]事实上,黄易在获得《石经》残字宋拓本以前,曾要求赵魏双钩家藏《石经遗字》寄赠,“兄钩碑软拓之法,超绝千古,求大哥钩一册寄惠”。[22]得到拓本之后,也曾双钩寄赵魏,不过赵在回信中说:“《汉石经残字》细审之,不甚佳,定为翻刻无疑,明眼人不必以此劳梦寐也。”[23]此际,黄易将《石经残字》携至济宁,在信中他一方面告知赵魏金石无恙,将来必定带回杭州与之共赏,另一方面要求赵魏为他打掩护,对外声称拓本已经为他借去,这样黄易可以免得不断向他人展示。
图2ˉ黄易旧藏《熹平石经残字》册,故宫博物院藏
在年的通信中,赵魏与黄易曾多次提到代售赵孟《道德经》一事:
赵荣禄书《道德经》一本,兄曾见过,祈代为弟觅一销处,五十金亦可售矣。[24](赵魏札)
赵册百计求售未妥,俟再报。[25](黄易札)
松雪书不必亟亟,如无售处,不妨寄还。[26](赵魏札)
赵文敏《道德经》尚无售处,且存弟处,容另报命,岁底再无人要,弟当寄还。[27](黄易札)
此时这件《道德经》业已售去,根据其他的来往款项,黄易还应支付白银十两,不过他于去年腊月底才拿到这笔钱,故于此札附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黄易因为足迹较广,交游亦多,因此为家乡友人如陈灿、奚冈(—)、鲍廷博(—)、金德舆(—)、方薰(—)等销售所印书籍及所藏书画、碑帖等,成为一个义务。赵魏也常常有类似的委托,有时则要求黄易介绍客户,如年正月一札中,时在王昶幕府的赵魏声称在西安弟购得汉玉二件,可得数百金,意欲归途至扬州销售,“彼处吾兄相好正多,祈作札寄我,以便往谋”。[28]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金石拓片日见成为文人时尚,一些伪刻伪拓也开始出现。根据信札,李东琪与《金石图》的作者褚峻(活动于雍乾间)交往最久,黄易从他那里了解到,《柳敏碑》《尹公二阙》《陈德碑》《中平王君碑》《魏公阙》《季度铭》《东阙题名》《黄初砖》《妇人名》《凸文北齐造像》都是褚峻与董金瓯作伪之迹,其中《季度铭》《东阙题名》二种,黄易遣人至嵩岳拓碑,果无此二碑。褚峻字千峰,陕西郃阳人,雍正年间亲历访碑并制作碑图,成《金石经眼录》,后牛运震(—)为作图说,合为《金石图说》,书成于乾隆初年,在金石圈影响至大。董金瓯字相涵,洛阳人,康熙时庠生,锐志于古,精书法,尤工篆隶,有《友汉堂篆法辨难》等书。他收藏汉碑及古瓦拓本甚多,尝于嵩山搜剔石阙,所得甚夥,筑友汉堂贮之。年九十月间黄易访碑嵩洛,曾从其族人那里购得他旧藏的《孔和碑》《陈德碑》《宕昌公造三级浮屠碑》等十数种,《砖塔铭》半幅,《石鼓文》九纸,皆是精本。[29]信中又说,近时流传的《大字石经》《殽阮神祠》《淮源庙碑》《东海庙碑》《西岳残碑》《自然之性残碑》,[30]以及《中牟鲁君》《广平侯》《大司农》《汉车尉卜君之颂》诸碑碑额,还有一些北魏佛像,都是巴慰祖(—)伪造,他相信赵魏对此也早有察觉。巴慰祖字予籍(后文提到的巴瘦生亦其字),歙县人,官候补中书。精于篆刻,弆藏金石书画甚夥,亦时伪作古器。在本年四月另一封写给赵魏的信中,黄易再一次提醒:“《东阙题名》并《季度铭》,李铁桥云是褚千峰伪托,再亲按之乃信。昔日千峰与董金瓯、今时秦柏厓与巴瘦生伪作皆不少,好利好奇,同一病也。”[31]除了褚峻、董金瓯与巴慰祖,这里还提到一位秦习谦,字栢崖,亦陕西郃阳人,为当日有名的帖贾,乾隆初年《王基碑》在洛阳出土,秦声称上方尚有朱书粲然。年二月二十一日,翁方纲在给黄易的信中也谈到过巴慰祖等人的伪造之作:
昨湖北学使洪素人还都,以其同里巴君所贻新出汉隶数种见示,《杨孟文石门颂》《王府君造石碑》《杨伯邳碑》皆是一手赝作,惟《永平九年开通褒斜道碑》,又《景元开通褒斜道碑》,此二种长斜错落古拙之致,颇不似伪作者。而永平九年一碑系磨厓之文,乃忽有碑阴一纸,是宋绍熙甲寅刻,亦以汉隶为之,其伪无可疑矣。[32]
洪素人即洪朴,巴慰祖的同乡,乾隆四十二年()视学湖北,年还都。翁方纲认为巴慰祖贻赠洪之《石门颂》《杨淮表记》等,皆其一手赝作。
在信中,黄易还谈到新近结识的友人江恂(—),江恂字于九,号蔗畦,歙县人,家仪征。乾隆十八年()拔贡,本年在亳州知州任上。[33]江恂于文章政事之余,嗜金石尤笃,金石书画收藏甲于江南。巴慰祖《刘熊碑》拓本,江恂有一钩本,答应钩摹一本赠予黄易。《刘熊碑》是晚明以来最具光环的汉碑之一,因该碑曾为郦道元(?—)《水经注》提及,又为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著录,洪适(—)《隶释》则详载碑文。此碑残石明代以后不存,所知的只有赵宧光(—)藏旧拓残本,顾蔼吉(活动于康熙间)曾双钩一本,为艺林所艳羡。乾隆间巴慰祖在杭州获得另一拓本,字数倍于赵氏藏本,遂双钩数本馈赠友人,江恂当为获赠的友人之一。由于巴慰祖钩本难得,从江恂那里得到一个钩本的钩本,于黄易而言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值得注意的是,翁方纲也曾托友人为觅巴氏钩本,[34]年翁题江恂《写生花鸟草虫图册》有云:“极思与先生品隶也,闻有《刘熊碑》摹本,寤寐以之,《刘熊》视《夏承》何如?”这里所说的摹本即钩本。[35]直到年春,翁方纲如愿收到巴慰祖所寄钩本,当年五月作跋云:“得此双钩本,使天下学人复见前人之所未见,且所存字已倍蓰于谷口(即郑簠,—)藏本,何快如之。”[36](图3)三国吴凤凰元年()《谷朗碑》,在湖南耒阳县杜少陵祠,为江恂官楚南时所得,因此他有副本可以赠予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此碑时亦提及此事。此外,就在本年,江恂还曾寄赠亳州所拓《中和石幢》。[37]年,江恂之子江德量(—)举进士,此后也与黄易成为金石莫逆,他曾请黄易为致直隶诸碑,并得到过新出《武斑碑》等拓本的馈赠。[38]
图3ˉ翁方纲跋巴慰祖双钩《汉刘熊碑》,清乾隆刊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在这封信的最后,黄易提到赵魏希望他为钩摹所藏《石经》残字,并为赵魏刻印、作画。黄易书画与篆刻有名于同才侪之中,除了访碑图,赵魏也曾多次委托刻印,就在年,黄易刚刚为刻印章数枚,赵魏续有所求:“篆刻拜登,仿元人法一洗其柔媚之习,兄其进乎道者。然无厌之求亦自此始,再上三方,暇时作之,知不以我为贪也。”[39]黄为赵刻印甚多,“赵魏私印”“赵氏晋斋”“竹崦盦”“赵氏金石”等皆出其手。[40](图4)此时黄易因初来乍到,苦不得闲,而总督姚立德又希望他能入幕,因此只有待一切有了定局之后,方能偷闲以应。黄易相信,济宁当运河要冲,又处在河南、山东之间,虽然目前人地两疏,但鲁豫为古碑多出之地,将来金石必不难致,言下之意,赵魏也会因为黄易有所斩获而得到副本,诚如赵魏在本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一封信中所说:“金石之缘,至兄而四通八达矣,弟安得不妒?然亦不必妒,兄之余即我之所有也。”[41]事实上,在此后的三十年间,黄易向赵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拓本。他们的交流切磋,正可视为乾嘉时期金石家社交的一个缩影。
图4ˉ黄易为赵魏所刻印章,收入小林斗盦编《篆刻全集》第四册
本文获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