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蓬莱阁 >> 蓬莱阁发展 >> 正文 >> 正文

红楼梦甄士隐早就死了,贾宝玉应该托胎于甄

来源:蓬莱阁 时间:2024/9/9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831/c5s9nyf.html

导语: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有多个版本的,尤其是续写的版本,其中一个甚至还安排了甄士隐与贾雨村最后又见了一面,并概慨万千地进行了一番深刻地对话——用以照应开章第一篇。

实际上,这种结局是相当荒谬的,根本不可能。前八十回的第一章暗示得很“明显”——甄士隐已经死了。

迫于某种政治压力,作者的原意就是要把“真事彻底隐去”,让“假语存续于世”,在这种背景前提下,怎么可能让“甄士隐”活着呢?要是活着的话,那些“真事”还怎么彻底隐藏,隐藏得住吗?另外,他的老婆唤做“封氏”,同样寓意着“尘封往事”不可再追。

所以说,当甄士隐见过贾雨村后,把“真假事件”交接置换后,就该告别尘世、命归黄土。因为他的使命已完成,没有继续活着的必要了。况且,原文里也确实是这样交代的。

1:僧道入世不寻常,阴阳交割跑断肠,若非超生即催死,无知世人笑荒唐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与其说是出家人,倒不如说是“灵魂摆渡人”更恰当。

他们既可让去世的风流孽鬼们再度转世轮回,又可接引即将命入黄泉的人。还能把离家出走的灵魂重新“缉捕归案”。

比如,贾宝玉被马道婆用“五鬼”摄走了魂魄后,就是被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把宝玉的灵魂重新“拘回来”的。否则,贾宝玉必定难逃此劫。

另外还有个相反的例子:贾瑞病入膏肓时,跛足道人送来了一面“风月宝鉴”,说是来治病救人的。结果,这面镜子不但没能治好贾瑞的病,反而把贾瑞的魂魄给锁走了,导致贾瑞直接死翘翘。

也就是说,跛足道人的这面“风月宝鉴”既能救人也可致命,正反两面恰如阴阳两界,一面主生,一面主死。

由此可见,没有什么形容词把风月宝鉴比喻成“阴阳宝镜”更恰当了。就如里面的凤姐,正面看就是活色生香的佳人,而背面却是白骨森森的骷髅。人的生死仿佛就掌握在翻手覆手间。

所以说,这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绝非是单纯的出家人或单纯的修道神仙,他们更像是行走在人间的“灵魂摆渡人”。但凡他们出现过的地方,相逢者非生即死。

他们先是带走了“甄士隐“,后又催生了“贾宝玉”,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分别交割、置换了“真与假”。于是,《红楼一梦》的大幕才徐徐被拉开。

读到此处,我甚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贾宝玉是不是由甄士隐投胎转世而来的?不然,为何甄士隐死后就有诞生了贾宝玉?并且,甄士隐在贾宝玉为投胎之前,就在太虚幻境里与“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除了甄士隐,没有人在贾宝玉出生之前就接触过他的元神住所——通灵宝玉。

作者安排甄士隐与通灵宝玉“相拥之后”即刻分离,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是在与自己的前世告别,继而转身投入自己的下一世么?

那一僧一道所讲的“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传说,为何偏偏要讲给甄士隐听?难道不是在让他预览自己的来世剧本么?若不然,为何偏偏让甄士隐入梦倾听呢?

因此,我个人觉得贾宝玉就是甄士隐投胎转世而来,“真事隐去”“假事诞生”,然而,“假的”却又脱胎于“真的”,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令人真假难辨。

当然了,以上观点仅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足为凭,今天要讲的主要是甄士隐已经被作者“写死”的实证。这些线索就隐藏在原著原文里。原文如下:

那僧道及至到了士隐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开口便说英莲是累及爹娘之物,言下之意,英莲会克害父母,这样的孩子留不得,还不如让她遁入空门,以免把父母拖累。

然而,中年得女的甄士隐哪里舍得?对这些荒谬之言自然是不屑的。二人见士隐不信,更进一步预言他将要面临的劫难——“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意思是元宵佳节后,一切便可见分晓了。但彼时已晚,熊熊大火已经把家园烧成一片瓦砾。

这种话任谁听了都会怒不可遏,好端端地诅咒人家里起火,还说人家的女儿会克害父母,不如不要。这换谁能接受得了呀?

甄士隐当即决定,要正儿八经地跟这二位谈谈:“你谁呀你,说什么屁话?你家才起火呢?你家的孩子才不能要呢,对了,你是出家人,连老婆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孩子?即便没孩子,也不能嫉妒人家有孩子的吧,刚才说的是人话吗?”

然而,当甄士隐打算正面与僧道理论一番的时候,却感觉到了这僧道的气场不一般,不像是在满口胡诌。而且,这俩人不就是在自己梦中出现的仙人么?得罪不起呀,因此,目前最要紧的,不是向他们兴师问罪,而是要寻求破解之法。原文继续: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大家注意,“北邙山”不是蓬莱阁,并非仙境所在,亦非道观与寺庙,而是一片大坟场。那里埋葬的大多是王侯将相或历代君王,当然,其中也不乏亡国之君。

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为何要等甄士隐“历经三劫”后,一起去“北邙山”销号?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入土为安呀!

2:士隐命当历三劫,失女之悲痛欲绝,雪上加霜家烧尽,贫疾交加命蹉跎

甄士隐的第一劫,就是“失女之痛”。恰如原文所提: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第二劫:“火烧家园”。一家大小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了,不得已去投靠岳父寄人篱下,期间在岳父家受尽歧视白眼,深刻体验了什么叫做“世事无常,人情薄凉”。

第三劫便是“生死劫”了,大家还记得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来接引他时,唱得那首“好了歌”吗?继续看原文: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这里的“好了”便是“死了”的意思,一个“了”字,终结了世间一切纷扰烦恼、悲欢离合。

好在,甄士隐临死前大彻大悟,被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反而真的“放下了”。还补充注解了《好了歌》的内涵。注解过程中,更加对这世间繁华没有一丝留恋,人生一世,不过就是一场大梦而已。

注解完毕后,甄士隐便乐颠颠地跟随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去“北邙山销号”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甄士隐被埋葬在了北邙山,并被这一僧一道顺利超度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