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黑漆漆的夜,出差回来感冒了,于是在家翻阅照片,那么今夜我们一起走马观花看看烟台蓬莱吧。
蓬莱是山东省烟台市辖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烟台市境北部,别看它只是一个县级市,可是与两海界临——黄海、渤海;它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资料记载,有历代名胜古迹余处。其中最有名的是建于宋嘉佑六年()的蓬莱阁和建于宋庆历二年()的蓬莱水城,还有戚继光故里、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八仙渡海口、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西苑动物园等旅游景点。
蓬莱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汉元光二年(前),汉武帝东巡,“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筑城以为名”。唐贞观八年(),始置蓬莱镇。唐神龙三年(),登州治所移蓬莱,蓬莱遂升镇为县。明洪武九年(),登州升登州府。苏轼大家可能都熟悉,他曾是登州府的知府。他的那首《登州海市》,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了登州海市的奇特景观,用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海市蜃楼的传言和自然景观,至今仍为人们钦佩,“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这座小镇由唐至清1多年间,一直为胶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蓬莱还是全国鲜见、山东省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个5A级景区的县级市。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首先说说蓬莱阁,素以“人间仙境”之称闻名于世,其“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享誉海内外。蓬莱之胜,首推蓬莱阁。资料记载,蓬莱阁建于北宋嘉祐六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而早在秦皇汉武时代,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晚年都曾在此驻足,他们拖着疲惫的步履,登上蓬莱高崖,向着雾气腾腾的大海眺望,妄图寻找天上人间的通途,以求铸成永世之身。然而他们却只看见一片瞬息幻灭了的海市蜃楼,他们的生命连同那显赫的王朝都早已化为历史的烟云。
嘉祐六年是宋仁宗执政末期,同辽国和西夏的战事已平息多年,国内升平景和,风调雨顺,登州太守朱处约是位有建树的官员,用短短即任两年时间,修建起了蓬莱阁,为千古江山又添一处美景。公元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方刚刚解脱的大文豪苏轼来到这里任登州太守,虽然只有匆匆五日任期,却已深察民间疾苦,回朝后写了《乞罢登莱榷盐状》的奏章,为登州百姓受官盐统卖高价之累请命,求得当地沿海居民不食官盐。这一善举,延至清末。“五日登州府,千载苏公祠”,蓬莱人不忘苏公之恩建祠以纪念。至于《海市诗》更是恣肆汪洋,仙气回荡,尽显一代词宗之风彩。
由于时间关系,我未能登上蓬莱高阁,欣赏那碑文石刻和满目疮斑的墨痕古迹,但我也迎着徐徐清风,站在蓬莱水城的岸边,远眺屹立在丹崖山上的蓬莱阁,虽然和我见过的黄鹤楼、岳阳楼规模不能相比,也不能用重檐翼舒、气宇轩昂来形容,但它强调的不是高大雄峻,而是庄重古朴,不是富丽堂皇,而是自然纯真。正如有网友用凌波仙子和鱼梁钓翁作比。转而想之,蓬莱阁是以神仙道教精神为内涵的,所崇尚的是天人合一和顺其自然。在神山仙海之间向人娓娓讲述着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教义。这不能不赞叹造阁者的构思巧妙——沿着山势造景,既考虑到它的外形要悦目,又考虑到它的内涵要诱人。在秦皇汉武访仙求药的地方,高山大海只是外形,只有神国仙都的文化底蕴才是灵魂,如何能使一处楼观艺术形神兼具,造阁者的创意是很具示范性意义的。
再看看身边的蓬莱水城,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在蓬莱阁与八仙过海处中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据资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古登州港就与明州、泉州、扬州并称为四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许多日本、朝鲜的遣唐使多是由此登陆,前往唐都长安。当时的登州港,呈现出、“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荣景象。或许是错过捕鱼的旺季,登州水城内停泊的渔船在水城中飘摇,有种渔舟唱晚的的意境。匆匆远眺蓬莱阁,近赏古登州水城,经过八仙过海桥就来到八仙过海处。
对于八仙,或许大家都很熟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吕洞宾、何仙姑和曹国舅,据说当年这八位仙人就是从蓬莱阁下、登州水城边出海的。相传白云山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也就是后来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起源。八仙过海处就位于蓬莱市北黄海之滨,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是一个三面环海的葫芦岛,有一座八仙桥通向景区,将人间与仙境紧紧的连在一起。通过八仙桥就是一座古塔(或许是后建的),见过的塔很多,八仙过海处的塔是多彩的,在蓝天碧水中显得格外的耀眼,塔的四周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湖,里面有海豹在里嬉戏畅游,别有一番趣味。
绕塔一圈,就来到标有八仙过海处的碑刻墙,前面就是碧倾万里的大海,如果你细心的话还会看出宽阔的海平面上渤海和黄海的不同颜色,据说海市蜃楼在这里看最好,正在我寻觅当年八仙过海时的情景和秦始皇送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长生不老药的场景时,有人高喊,看,海市蜃楼,我仔细看时,也没有看到,或许人们期待美好的海市蜃楼盛景吧。
带着八仙过海的遐想,自己也犹如从这里经过辽阔的海平线穿越到久远的记忆,来到民族英雄戚继光故里。明朝末年,倭寇猖獗,一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就出生在蓬莱。戚家几代世袭经营登州武备,到戚继光时则更加发扬光大。他整肃兵马,修建水陆防御工事,以备抗倭。自嘉靖三十四年至隆庆二年的十五年间,戚继光率领抗倭铁骑先后在浙江、福建沿海多次痛剿倭寇,“戚家军”的威名使海上倭酋闻风丧胆,从此不敢登岸,东南沿海一带倭患肃靖。蓬莱阁也留下了戚继光闪光的足迹。匆匆浏览戚家祠堂,“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楹联概括了戚继光一生的功业。
历史的车轮又走过四百余年,蓬莱阁迎来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当年的倭寇已变成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军,掠我土地,毁我山河。爱国将领冯玉祥在领导了长城抗战后,因国民党的不抵抗而心灰意冷登上泰山。年5月,当年北伐元老李烈钧前来拜会他,两位老友携手同游蓬莱阁。在那个暮春的黄昏,他们站在阁上凭栏远眺,望着一碧如洗的大海和崖下的斜阳衰草,抚摸那历尽千年风雨的城墙雉堞,心中自然感慨良多,据说李烈钧请冯玉祥重新出山领导抗日并赠楹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字里行间无不溢满爱国豪情。冯玉祥热血沸腾,当即饱醮浓墨,挥毫写就“碧海丹心”四字横额,并决心再度出山,领导抗日。如今“碧海丹心”屹立在蓬莱和平广场中央,我站在“碧海丹心”牌匾前,思绪万千,当年的两位爱国将领早已作古,而这块“碧海丹心”刻石却依旧耸立,迎着蓬莱阁上八面来风,向世人宣示着我们民族的自尊和不屈。从和平广场匆匆走过水师府、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那个年代的记忆在心中不能抹去,记住历史,不忘过去,更加激发我们奋勇向前的决心。
带着敬仰和庄重的心情,来到位于蓬莱到长岛的客运码头附近的现代蓬莱海洋极地世界,在当时据说是亚洲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丰富的海洋极地世界,也是我第一次参观海洋动物(应该是年)。在这里我与北极熊、白鲸、企鹅、海象、海狮、海豚等世界各地近千种的海洋生物亲密接触,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人鱼表演,可以说鱼随人游,人随鱼动,集观赏、娱乐、趣味、惊险刺激和反映海洋文化、海洋科技为一体,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让我了解了更多的海洋知识,丰富了海洋知识内容。
“秀水明月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蓬莱以这些诗文而远行,胜景与美文相依相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或许正是这些丽辞华章,造就了一个诗情画意、缥缥缈缈的精神蓬莱,使它坚实傲然地矗立在人们心中。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人间蓬莱的一枚城徽,充满了神仙文化的意韵和魅力。一个个历史胜迹,浮想联翩,正象董必武的诗句所言,“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单从那丹崖仙阁、碧海蓝天的景物中,就可以使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人文的美、画意的美、诗情的美。与君纵目穷沧海,寄我归心到蓬莱。丹崖胜境蓬莱阁,的确是人世间的一绝,神话世界的瑰宝,这一前人留下的大手笔,是人们世世代代品味不完的丽辞华章。
一位学者说过,凭吊古迹,是为了解读历史。发掘生活,才是对未来和明天的召唤。人文因素给仙境胜迹增添了历史砝码,也就增添了胜迹的人文品位量,使胜迹味同甘醇,品之不尽。在记住这些美景的同时,更应该记住历史,或许这就是我不经意间行摄山东蓬莱的感悟。
(本文资料部分来源于网络和门票介绍,在此感谢,照片由卡片机拍摄于年11月,多数照片丢失,仅作平台分享,不对之处请海涵。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