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蓬莱阁 >> 蓬莱阁新闻 >> 正文 >> 正文

因为几篇经典古诗文,名扬几座楼唐诗宋

来源:蓬莱阁 时间:2023/4/27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作者:星言

年末,一个叫丁真的藏族小伙子吸引了全网的视线,清澈纯真的目光,灿烂如阳光般的微笑,让他不仅得到华春莹的形象推介,还成为了四川的文旅形象代言人。

然而,年初,丁真吸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作为公众人物,丁真纯真、阳光、健康的“人设”可谓是毁于一旦。

19岁的成年人,吸烟本无可厚非,但有了“公众人物”的标签,这样的“吞云吐雾”便“掉粉”了。“电子烟不是烟”,丁真所在公司的辩驳,如同一道“电子烟是否∈烟”的逻辑题,让人啼笑皆非。

理塘文旅公司如此的回应,其实也容易理解。公众人物自带流量,成为了网红的丁真,以纯真、阳光、健康的“人设”,能够带给当地文旅事业发展的有益影响不是一星半点儿,不能因为吸烟就坏了人设,坏了名誉,继而影响到公司和当地文旅事业的发展。

有句话叫: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里,大概就要换成:因为一个人,名扬一座城。

不过这么说,显然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丁真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形象宣传代言人,固然有自己的因素,却也少不了媒体舆论的宣传。

就像中国的四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和山西运城鹳雀楼(一说山东烟台蓬莱阁)——

四大名楼为什么那么出名,全国人都知道呢?这不是旅游宣传的力量,也不是因为有名人写了它们的经典诗文,而是因为这些诗文本身经过千年传诵,成为人人皆知的经典,从而使这些楼扬名千古。

01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出自《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洋洋洒洒,从写景转到抒情,辞藻极尽华丽,大量用典(求学生学习此课文的心理阴影面积),展示了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后半部引入自己的人生际遇,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末尾不忘以自谦之辞引入自己写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据说,本来阎都督是内定了诗会作序的人选的,然而,一番假意推脱之下,反倒成全了王勃,准确地说,是王勃本来有大才,诗会为他提供了这个表现自己的机遇,王勃抓住了,并且发挥极佳。

当时的真实情形究竟如何,我们今天的人不得而知,但江西南昌有座滕王阁,人人都知道。

因为有了王勃,从此有了《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因为有了传诵千年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自此江西南昌滕王阁名扬。

0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湖北武汉黄鹤楼,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上面这三首诗,第一首和第三首知道的人很多,但若论最有影响力,大概要数崔颢的《黄鹤楼》,怎么算是最有影响力呢?因为诗仙李白都被这首词气恼得发了狂——

“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然而却仍旧只能空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能让“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认输,这首诗真的了不得了。

还不够——

崔颢的《黄鹤楼》里有几个地名?黄鹤楼、汉阳、鹦鹉洲、长江,不,还有晴川阁。这座晴川阁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名字正取自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

因为一句诗,从此有了晴川阁。这就是千古名句的魅力。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自然家喻户晓,而且,比崔颢的《黄鹤楼》更早出现在语文课本里。但比起对黄鹤楼的影响,可能就要稍微弱一点。

在这里,应该说,因为有了李白与崔颢,从此有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黄鹤楼》,以及这段“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故事;因为有了这些世代为人们推崇的诗歌与传说,自此湖北武汉黄鹤楼名扬。

03

湖北武汉有个黄鹤楼,湖南岳阳则有个岳阳楼。提到岳阳楼,就不能不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可能远离校园的人已经背不出多少原文,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千古名句,“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心旷神怡”这些成语,一定是人人都知道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做此篇固然有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意思,但未尝没有给好友“拉票”之意。然而,千年来,大抵人们记住的多是范仲淹与《岳阳楼记》,以及岳阳楼本身,至于岳阳楼是怎样建造起来的,怎样重修的,恐怕没有多少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