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赏析了柳永的词《望海潮》。这一期说说曾经巧妙引用过柳永词的另一位词人秦观。
柳永的词,在当时宋朝流传广泛,影响力大,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会受到柳词的影响,秦观也是借鉴柳词的代表人物。
例如有一次,秦观从会稽到开封,见到了苏轼,苏轼说:“分别以来你的文章写得更好了,近来首都广泛地传唱你的‘山抹微云’的词。”秦观连声说不敢当。苏轼又问他说:“可没想到自分别以后,你却学柳七作词。”秦观说:“我虽然没有学问,也不至于学他。”苏轼说:‘销魂,当此际’,不就是柳七的言语吗”?秦观这下没话说了,只好服气。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饮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计,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一缕缕薄云横绕山腰,远处的枯草紧贴着天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已经停歇。暂停住远行的船吧!让我们共干一杯。想当初在那好似蓬莱仙境的地方,有多少欢乐的往事使人留恋,如今回首四望,已是雾霭茫茫,无处寻踪影。夕阳西下,只见万点寒鸦急归巢,一弯流水环绕着孤独的村庄。
在那悲伤离别、令人销魂的时刻,我暗暗地取下香囊(古代男子佩戴的饰物),她轻轻地解下打着同心结的罗带,这互换的信物啊!暗示着我们永不变心。可如今,只在青楼留下薄情郎的名声。这次分别何时能再见呢!只白白地在衣袖上留下了她伤心的泪痕。回头远望她所在的地方,高高的城头已经不见,只有一片迷蒙的灯火照耀着这即将消逝的黄昏。
这首词是秦观31岁时在会稽所写。当时的会稽太守姓程,秦观在那里做客,住在蓬莱阁上。有一天,太守举行盛大宴会,宴席上有很多歌妓,秦观喜欢上其中的一个,自此以后,眷恋不已,总也忘不了,因而写了上面这首《满庭芳》。
在这首《满庭芳中》用了几个典故:“蓬菜旧事”中蓬莱指蓬莱山,是传说中的海外仙山;“旧事”是欢乐的往事;“青楼薄幸名”用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句,系采用隋炀帝写的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由此可见,宋词受前朝诗歌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有人认为,秦观的这首《满庭芳》中“云抹微云”的“抹”字和“天粘衰草”的粘字,用得非常奇妙。由于词人别出心意用了这两个字,使深秋景色像一幅画似的映在读者眼前。苏轼就非常欣赏这两句,戏称“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观词的风格,属于北宋词的婉约派。不少人认为他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他的词经常能别出新意,写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意境。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轻薄的云彩,编织出许多奇妙的花样,牵牛织女二星终年难见,多么怅恨,只有今夜才能渡过银河相会。在这金风送爽秋露降落的时刻见一面,真是胜过了人间的无数恩爱。
脉脉的柔情像水一样悠长,欢会之时犹如在梦中,怎忍心回头看鹊桥上归去的道路(相传每年阴历七月七日,喜鹊搭成跨越银河的长桥,牛郎织女从桥上渡河相会)其实两人的爱情如果坚贞不渝,又何必日夜相聚在一起呢。
这一期秦观词的赏析就到这儿,下期将有精彩内容呈现。
本文原创,百家号首发。文中涉及典故及观点,乃学习古诗词中所悟,不代表百家号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