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莱阁,遇见“苏东坡”人间·仙境关于蓬莱阁以及海市蜃楼的奇观经过语文课的学习,早已家喻户晓。只是,到真正来到蓬莱阁,还是与我们的印象有些许不同,或许这一点差别就是从来没想过在冬天登上蓬莱阁。有些东西是一定要交给夏天盛放的,比如“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叮当响”;有一些则要在冬季收藏,比如“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不信,你来蓬莱阁“问一问”苏东坡就知道了。11月,北方大地正式迈进冬日世界的版图。人间已然接受四季轮回的规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如此看来,冬天将至倒不是什么晴天霹雳,反而是正在经历着的“希望重生”。年11月初,苏轼带着这种希望调任登州知事(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这次调动不同于以往流放式的异地任职,而是苏轼政治生涯上的一次重新起用,对事业的期待以及对蓬莱仙境的神往都让他此行充满希望,准备在登州大展政治抱负。由于存在刻板印象,让大多数人认为冬上蓬莱阁似乎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殊不知,比起夏日的无所忌惮、风卷云涌,冬日的蓬莱阁静谧、整洁,充满了松枝的冷香、温暖的庇护、限定的海洋冰冻等种种限时精选,这些风景让深潜的好时光照亮心中那颗看不见的太阳,转动出一个浪漫宇宙。等待是这颗行星漫步的宿命。不期而至的大雪落在丹崖仙境牌坊上,明亮的白色像绘画般为古建筑群勾描出清晰的银边。鲜艳夺目的荆棘果在苍翠的松树旁闪耀,一群不知名的林雀,头顶像戴着贝雷帽,黑色的刺嘴衔着红果,灰白色身体腾空飞起时枝条上厚实的积雪纷纷扬扬抖落下来。这是人间并不多的笃定,在自我的确认中,踏入“仙境”,并不是虚幻无为,反而让人备感充实。苏轼从“子瞻”到“苏徐州”再到“东坡居士”,每一次名号的更改皆是他境遇坎坷、几经沉浮的人生写照。这位被尊称为“千年英雄”,虽历经磨难依旧旷达、睿智,拥有“自由的灵魂”的人,当在蓬莱阁上思遇苏东坡时,又在想,这岂非人间英雄,更是飞升仙班的逍遥大家,与日月星辰同样万古不朽,让人抬头仰望。蓬莱阁建筑群顺应丹崖山势的抬升而建造,蓬莱阁主阁就坐落在山巅,需从东、西两侧登梯而上,似是凌空飞渡,一览海阔天空。蜉蝣一梦千年过,八仙从此阁中留。或许是“八仙过海”的仙道文化吸引着苏轼想一探究竟,又或许,身为军事总长屯兵戍守、巩固海防是职责之本。当49岁的苏轼登上蓬莱阁时,正值这座千年古阁的少年时,二者相遇多少有些“忘年之交”的默契与幸运。苏轼不仅巧遇了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并记录下这一难得的天象奇观,而蓬莱阁则因为苏东坡的足迹与诗情从此名闻遐迩、誉满天下。卧碑亭内横放着一块长约厘米、高92厘米、厚23.5厘米的碑石,两面刻字,正面为《题吴道子画后》,背面即是名扬天下的《海市诗》。作为“宋四家”之一,苏轼在这块碑石上尽显行楷之风,笔墨醇厚,中锋苍劲,线条自由,寥寥数笔已将人带入那个虚无缥缈的逍遥仙境。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诗末,诗人喜笑颜开,“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充满着幽默与豪迈。毫无疑问,后世之人被他那才华横溢的创作所折服,反而忽略了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能力。在登州任职期间,他连上两道奏折,一个是基于登州防御外敌的战略地位在蓬莱阁下加固刀鱼寨,后经明代扩建成为备倭城,为后来戚继光率领的水师抗击倭寇奠定了海军基础,蓬莱水城内备倭都司府官邸、太平楼、水门、铁炮展示着历史遗韵,再现古邑风情。另一个则是减轻百姓盐税压力,实施罢榷盐政策,一直沿用至清朝,影响着三个朝代推行民生举措,休养生息。卧碑亭旁边的苏公祠便是后世之人为了缅怀苏公功德而建。蓬莱阁的构建充满了大量的象征符号,土木为基、叠石成山象征着大自然的生命力与道法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所谓“仙境”除了山海格局造就云雾缥缈、超凡脱俗的风气之外,《山海经》指引着秦始皇、汉武帝选在此地迎接朝阳、拜会神仙。蓬莱阁正是用一小片空间体现着对于中国两大神仙体系之一“蓬莱神话”的整体认知。梁思成曾这样描述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建筑显著特征之所以形成有两因素:有属于实物结构技术上之取法及发展者;有缘于环境思想之趋向者。”显然,已有年历史的蓬莱阁更符合后者。作为秦皇汉武访仙求药之地,山海徜徉,列仙神游早已深入人心,丹崖山巅是红尘中的仙境,丹崖山下又是市井中的桃源,恐怕没有哪座楼比蓬莱阁楼更有形神兼具、天人合一之势了吧?如果说夏季来到蓬莱阁,感受到的是历史题材中的道德启示,那么冬天的蓬莱阁则因为自然神的垂青,更增添了几许梦幻、几许神奇。此处极易在这个时节形成的“平流雾”景观,一层层薄透的云纱缠绕着海上仙山、亭台楼阁,烟霞万里,苍颜相对,竟不知人间似天堂了。天空之城有排云润色,瀚海华堂则有冰冻重波。冰瀑、冰帘、冰幔犹如千峰笋石千株玉,冰雪从中映神仙,场面颇为壮观。通常“海市蜃楼”出现于春夏之际,蓬莱阁恰好是经常出现这一千古奇观的地方。而苏轼却是在临近冬季之时与之邂逅,或许这是自然神赐予这位虔诚的侍臣的另一种恩宠,经此一别后,他余生再未踏入这片土地。一路追寻苏东坡的故事,终于登抵蓬莱阁主阁,远眺三千碧海,人生需乘风破浪,用这份心境贴近东坡登阁观海之举,蓬莱阁恰蓬壶仙山,寄托苏东坡赤胆忠心,又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超凡脱俗,相应生辉。而我们只需光临此地,就能“遇见”苏东坡,何其有幸,正如他所言,好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处处皆风景。蓬莱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