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的中秋节又来临啦,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赏月自然是大多朋友的保留节目。赏月胜地大比拼,中秋佳节与家人一起沉醉在静谧的银色月夜下,同古人共赏一轮皓月吧。
陕西曲江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白居易有诗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在这里,凉风拂面,回转河堤,品千古盛唐风范,耳目心灵皆愉悦。中秋到曲江畔赏月,视野十分开阔,适合全家人一同前往。
杭州西湖
《渡江云·三潭印月》宋陈允平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榼,正人间三五。
杭州中秋赏月有个自古闻名好去处——西湖。明代就有了中秋夜到西湖观赏月色、游玩娱乐的习俗。西湖十景中有三个是月景,即“平湖秋月”、“三潭映月”、“月岩望月”,可见西湖赏月习盛。
广西象鼻山
《和水月洞韵》宋蓟北处士
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象鼻山自古就是赏月胜地。象鼻山伸入漓江的“象鼻”与“象身”之间有一个通透的石洞——水月洞,水月洞与水中倒影宛如圆月,一个沉入水底,一个浮于水面,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天上月、洞中月、水底月,三月争辉,交相映衬,形成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象山水月。
山东崂山
《西江月》
独坐松林深处,遥望夕阳归舟。激浪阵阵打滩头,惊醉烟波钓叟。苍松遮蔽古洞,白云霭岫山幽。逍遥竹毫拿在手,描写幻变苍狗。
太清水月”是崂山十二景之一,太清宫也成了崂山赏月名气最大的地方。月出之时月影倒映在海面,碎月随波翻涌,岁月如水流逝。赏月之人或卧枕听涛,或倚山观月,近前两轮明月,远处海天一线,当最能体会陈子昂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境。
山东蓬莱阁
《中秋赏月蓬莱阁呈同官》宋王十朋
中秋玩月小蓬莱,风送婵娟入座来。樽俎论文清有味,湖山照眼净无埃。
清代诗人徐人凤曾写过“蓬莱十大景”诗,其中有九景供白日所赏,唯有一景最适合夜间观赏,这便是“晚潮新月”。当华灯初上,月亮悬于屋檐飞角时,有着不同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韵味。
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不论是在半山还是在峨眉金顶,明月下的峨眉,月如金盘,峰如峨眉,相映成趣。象池夜月,是峨眉山特有的云中月。洗象池属于高山区,海拔米,是绝佳的赏月胜地,四周白云飘渺,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寂静,清光无限。
北京卢沟桥
《卢沟晓月》清乾隆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
卢沟桥一带“每当晴空月正,野旷天低,曙色苍苍,波水淼淼”。从清朝开始,康熙、乾隆都来过这里,最著名的帝都十景之一的“卢沟晓月”便就是这里,其意境是由远山、近水、晓月、美桥之情趣,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苏州石湖
《吴故》清蔡云
行春桥畔画侥停,十里秋光红寥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
石湖景区有座行春桥,桥身有9个环洞。洞与洞相连,倒映水中,相当美妙。农历八月十七子夜,皓月当空之时,9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之奇观,令人赏心悦目。
江苏瘦西湖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位于江苏扬州,亦名念四桥,为砖砌桥墩,上铺木板,围以红栏。桥临吴姓住宅,桥畔遍植芍药,故有红药桥,吴家砖桥之称。二十四桥这名,源于隋代,相传隋杨帝在月夜曾借宫女24人吹萧于此,故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
安徽黄山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唐李白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黄山是赏月的好去处,尤其是赏中秋月的佳处。因海拔高、地势高旷处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黄山不仅是看日出、观云海、晚霞的好地方,也是中秋赏明月最佳去处之一,被誉为“赏月圣地”。
海南岛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南岛上秋高气爽的中秋节,除非台风凑热闹,哪怕乌云遮顶,整个中秋夜也多少会有那么一段时辰,被跃出云端的月亮照亮心情。#别样话中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