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神仙系统都有哪些大仙?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唐代诗人白居易如此描绘他心目中的蓬莱仙岛。作为中国神话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蓬莱神仙系统和昆仑神话系统共同构成了中国的神话文化。从时间顺序上,发源更早的昆仑神话流传到东方之后,与苍茫无边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经历代的演变和流传,逐渐在燕、吴、齐、越沿海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蓬莱神话系统。
闻一多先生在《神仙考》一文中认为,蓬莱神仙文化是由战国时东迁的齐人传过来的,而齐人又是西迁来的羌族,他们把来自中国西部不死的传说带到大海之滨,并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才成今日模样。
每一个神话的产生都有其土壤,蓬莱也不例外。公元前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便来到东海之滨。这个刚刚统一六国权力空前自封始皇帝的王者,正值不惑之年,他要饱览自己的大好江山。站在海边,嬴政举目远眺,海上风高浪急,远远看去,似乎还有一座座的海山。不知是求长生心切产生的幻觉还是真出现了海市蜃楼,在这个始皇帝的眼睛里,清晰地看见一座座仙山和楼阁。他不觉心旷神怡,指给随行的大臣们看,大臣们也不知道看见了还是没看见,但既然皇帝都说看见了,那就肯定存在。然后我们的始皇帝询问跟随的方士那里叫什么?方士们急中生智对之曰:蓬莱。始皇帝想着方士既然能对上来,便肯定去过,谁知一问,竟没一个方士去过。怎么办?现有的航海条件不足以让眼前的这位王者亲自出海验证,他立即下令征召方士,替他去探个究竟。于是,便有了后来徐福东渡的故事。
始皇帝到底有没有看见蓬莱仙岛已未可考,但蓬莱的海市蜃楼确是奇观。每年初秋时节,海上空气湿度大,厚度也大这样大面积的水蒸气在运动下阴差阳错地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透镜系统。这样远处的物体很容易折射上去,形成亦真亦假的幻象。
有文人骚客描写见到蓬莱海市蜃楼的景象:水波不兴的海面上,忽然矗立起一座座高楼,那高楼真切又难以企及,虚幻却异常真实,浮在空中,若隐若现,不免让人联想起神仙境地……《老残游记》作者刘颚游蓬莱阁后写道:话说山东登州府东门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莱山。山上有个阁子,名叫蓬莱阁。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十分壮丽。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嵘千里……唐代诗人杜牧赞曰:今来海上升高望,不到蓬莱不是仙。宋代诗人苏东坡道: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有关蓬莱仙境的诗文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也许是受了始皇帝的刺激,也许是文治武功的皇帝都喜欢追求长生之术,汉武帝时,他也亲自来到东海之滨,准备寻找传说中的海上神仙,只是未能如愿。怎么办?汉武帝心想,没有仙山,我们便造一座仙山出来。他命令,就在此地筑城,命名蓬莱。这也是蓬莱这一地名的由来。
虽然地名是汉武帝起的,但有关蓬莱仙山的传说早就有了。《山海经》载:蓬莱山在海中。后来的《史记》也有记载: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可见最早的蓬莱是指在海中的三座岛屿,汉武帝寻而未果,便自筑城命名蓬莱,聊以自慰。
梳理历史我们会发现,应该是海市蜃楼的奇观在先,在加上当地人崇尚神仙的习俗,渐渐便有了神仙的传说,这些传说又经过人们口口相传,传到统治者的耳朵里,才有了后来秦始皇寻仙、徐福东渡、汉武命名的故事。
蓬莱的神仙文化应该是昆仑神仙文化传到当地之后,融合当地而逐渐兴起的。根据明清一些地方志记载,蓬莱的神仙多达数十位。据传海神娘娘、福禄寿三星、龙王爷等都是著名的蓬莱籍神仙。
元末,由于全真教的兴起,八仙传说中的吕洞宾、汉钟离成为该教北五祖中的人物,各类神仙传说也纷纷牵强附会于蓬莱,这些神话传说再经过民间通俗文化的洗礼与传播,蓬莱更是和神仙出没之地画上了等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