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号称“人间仙境”,自古以来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士赞叹不已,这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是苏轼的《海市诗》:“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雀藏珠宫?”
蓬莱阁位于烟台市蓬莱区西北的丹崖山上,其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年),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shen)楼”奇异景观的最佳位置,对于海市蜃楼,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是科学而不是迷信,这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关于“海市蜃楼”的奇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过记载:“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人物、车马,历历可见,谓之海市”。驻守登州的明朝抗金名将袁可立在《观海市诗》中的描绘更是惟妙惟肖:“峭壁成广阜(fu),平峦秀奇峰。高下时翻覆,分合瞬息中。浮屠相对峙(zhi),峥嵘信鬼工。人物出没间,罔(wang)辨色与空。倏(shu)显还倏隐,造化有元功。秉钺(bingyue手持利斧,借指掌握兵权,这里是袁可立本人,任职登莱巡。)来渤海,三载始一逢”。
阁中高悬一块金字牌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阁内的亭、殿、廊、墙之间,楹(ying)联、石表、断碣(jie)残碑,琳琅满目,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比比皆是,或凤舞龙飞,或行云流水,为仙阁增色不少。东西两壁现存历代文人包括苏轼、陆游、秦观以及辛弃疾等名家的诗作二百多处。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东山再起,上任登州知府,也就是现在的蓬莱知府。当一代文豪登上丹崖山顶,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时,禁不住心潮起伏:“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苏轼的一生命运跌宕起伏,要么被贬官,要么奔波在贬官的路上。苏轼仅做了五天登州知府,就又接到朝廷圣旨,命他还朝出任礼部郎中。
苏轼来登州之前,蓬莱阁也才建成不过几十个年头,属于是默默无闻,然而从苏轼写了《海市诗》之后,登州府连同蓬莱阁顿时名声大振,于是登州府成了仙境,蓬莱阁有了仙气,一时间前来游玩者络绎不绝。当地人民为了表达对苏轼的感激之情,自发修建祠堂以示纪念,“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405.html